重磅頭條:外賣可以“合法" 刷單了?
八球 · 2017-09-13 14:30:39 來源:紅餐網
“到店就餐”、“外帶”、“外賣”被認為是國民餐飲消費的三種常規消費形式。
而到店就餐的市場,幾乎被新美大掃蕩;
外賣市場更是被美團外賣、餓了么等外賣平臺迅速擴容;
只有“外帶”市場,基于各種原因,還處于沒有被侵犯的處女地!
在上一篇的內容里講到,美團最近在全國直營城市中,上線了個“到店自取”的新功能。
那么,幾天過去了,“到店自取”的現狀如何?餓了么跟不跟進?業界大佬們有什么論斷?它能不能成為消費黑馬,攪動整個餐飲界呢?而廣大商家們,又該怎么臨機應變,決勝制敵?
零星幾單而已,商家支持率僅15%
網絡江湖傳言,越是屁股大的企業,放大招之前都是一個個的戲精。
然而,截至目前,除了美團袋鼠學院、外賣頭條和零散一些消息外,幾乎沒有關于“到店自取”的其他渠道傳播。
以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首都,北京為例,經過頭條君幾天下來的跟進式調研:沒人用、沒幾單是大部分商家的回復。
零零星星幾單而已,這樣“出師不利”的現狀,是否就代表了大家的態度呢?
同樣是昨天,洪七公發了條朋友圈,“外帶和外賣,你們看好哪一個?”
(部分投票截圖)
截至目前,在收到的80個回復里(已排除打醬油和爬樓黨),支持到店自取的僅12個人,占15%;80%的商家選擇外賣,5%的人認為二者可兼得。
“看不懂”的到店自提,也許不是壞事
對于這一面倒的投票情況,大佬們已經按捺不住,紛紛有話說。?
商家代表一(西少爺):排隊的問題總要解決,外帶業務值得大力發展。
在美團還沒上線到店自取的的功能之前,孟兵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西少爺希望做到的是,顧客在來到西少爺之前就點好餐,到店就帶走?!?/p>
到店自取還沒受到行業重視,但趨勢是明顯的。
比如,日本在過去5-10年增速最快的就是到店自?。核炔粫裢赓u一樣,讓顧客負擔多出的成本,又不會像堂食一樣消費人們的時間成本,“未來會有機會搶掉更多的外賣市場。”
說到關于排隊的核心問題,主要是供給需求在時間軸上的不對稱性所造成的。
接下來,西少爺上線的新功能就能解決這樣的不對稱性。不需要等餐,客人點餐后即拿即走,包括對于外帶的一次性包裝上,西少爺為了提高材質品質和便捷性,投入了更多的成本。
商家代表二(馬來一號):業務邏輯反人類,到店自提更適合新零售、社區店的消費場景。
從到店自取出來那一刻起,馬來一號的全部門店都統一上線了這一服務。然而,目前,除了部分門店,到店自取占總營業額1%不到。
吳桂宏表示,到店自取的業務邏輯是行不通的。
一方面,外賣的興起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傳統餐廳天天排隊,一座難求,這類不愁顧客的餐廳往往連外賣都不care的,更別提到店自取了,反正也是排隊。
另一方面,如果選擇到店自取,“既然我都出來了,都下來取了;前半段點餐流程都完成了,下半段還得自己跑過去拿;這不是反人類了嗎?”外帶用在吃飯這個場景上,“有點二逼了?!?/p>
但是,“平臺也不傻的,”因為現在正處于過渡期,從過去的純外賣獲取屌絲流量階段,進入向傳統大型餐飲獲取優質流量階段。
開通這項功能以后,像馬來一號這樣的純外賣品牌,能逐漸分走更多線下店的優質流量。分化客群,厚積薄發,實現提升訂單量和降低獲客成本,“從這點看,絕對利好?!?/p>
(社區店、便利店)
他認為,到店自提有自己的消費場景,不在于外賣,而是新零售領域,或是社區服務店,“下好單以后,在回家路上順手取走,像我家社區附近的菜市場、便利店等等,也不擔心回去晚買不到好的食材。”
外賣市場從都市白領轉移到社區店,不僅是外賣的利好,同時也是社區店、便利店的show time。為什么我們要做到外賣產品標準化,側面不也是新零售打鋪墊嗎??
外賣專家代表(洪七公):這是一次外賣商家的偽判斷,平臺或許另有所圖。
外帶是C端消費者的偽需求。
信息時代的交流速度越來越快,效率越來越高,“時間變貴了,吃飯這事兒不值錢了?!背藰窍潞晚樎?,連騎小黃車拐彎100米去取餐都不想做,“出來車都沒了,還得提著走回去,虧得更大?!?/p>
對B端商家而言,這是一次偽判斷。
眾所周知,懶人經濟催生了外賣行業的欣欣向榮,如今再讓大家回到過去,穿衣服鎖門去飯館拿餐,本身也不符合人性。要知道有了外賣以后,消費者們連樓都不愿意下的,好嗎?
從A端來看,洪七公認為,也許平臺志不僅在此,或許還另有所圖。依據如下:
1、平臺與C端的接觸最為頻繁、緊密,應該清楚時間成本是消費者點外賣的最大因素。
“不一定是真的忙,但一定是真的覺得自己時間金貴得不行?!边@就是說,到店自提的需求是個偽命題。
2、這次推新功能,沒經過典型城市的測試期。
像之前的店家首頁baner、好友點餐記錄等外賣新功能推廣,一般會先在北上廣深等城市經過幾輪測試,確定操作性和市場空間后,再逐步向全國鋪開,而這次的到店自取,直接就在全國的直營城市落地使用,與以往美團的業務邏輯相悖。
3、短時間內刺激市場活躍度,可能是在為將來的IPO做準備。
頭條君從美團內部獲悉,到店自提產生的銷量會正常計入平臺的排名權重。
那么,商家就能根據平臺規則,在滿減、優惠促銷等活動側重外帶自提,合理、定向地增加店鋪的產品單量,以此增加自己在商圈內的排名權重。
其實,在電商領域已經有過類似打法。
為了推廣平臺、幫助商家宣傳產品,淘寶客們反復地搜索、購買、分享、評論商家需要推廣的產品,促使商家的銷量沖前。不僅不會被風控系統打成違規操作,淘寶聯盟也會將消費金額一一歸返。
依照這樣的邏輯來看,到店自提上線一段時間后,必然會被聰明的商家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平臺的交易頻次和單量,賬面流水和扣點收入也會因此增加,做出更亮眼的財務報表,為即將到來的IPO做好準備。
堂食+外賣+到店自提,三駕馬車拉動訂單,杠杠的!
2016-2017年,根據統計的47家獲得融資的餐飲品牌中,從細分業態來看:中式簡餐、外賣品牌、休閑餐飲三類最受資本市場青睞,分別占比達28%、26%、17%。
中式簡餐被單品小吃、粉面類等食品瓜分;
休閑餐飲則被茶飲、甜品甜點等細分品類占領,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目前餐飲市場細分領域的發展趨勢。
到店自提,真的能為商家增添進財渠道嗎?
那么,面對新上線的到店自取,廣大商家們又該如何自處呢?
首先,明確它的利益點:
1.?到店自提可突破外賣的兩大限制,時間和地域,為外賣創造更多機會。
2.?外帶可大幅降低餐企成本,包括房租、配送(人工)和提高服務效率。
3.?外賣大戰即將進入拼服務、拼粘性的下半場, 外帶能補短板。
其次,增強自提的實操性,上單升排名才是我們要考慮的事:
1.堂食做增量,吸引用戶眼球。
從店鋪選址來看,商圈、高校、醫院、寫字樓,甚至社區附近。不僅可增加銷量,還能收集客人信息,包括用戶畫像、產品反饋等,有利于餐廳實時實地掌握消費者的喜好動向。
從裝修設計來看,非正餐品類、社交屬性較弱的店鋪,應增加廚房面積。
如上海麻辣燙品牌小蠻椒,外賣專營店一般50多平,門店內完全沒有堂食,50平米全部作為廚房用地,18個爐子,配置2人,最后達到31秒出一份餐。
2.升級包裝,博得用戶歡心
這是個看臉的時代,想讓消費者樂呵呵地提著走,首先你就得讓TA看上你!
除了麥當勞、肯德基這類美式快餐,中式開餐的外帶也可以做得很有視覺沖擊,而且價值感滿滿。
外賣的包裝不就是外帶的包裝嘛,能做好外賣的還怕做不好外帶?
(麥當勞外帶包裝)
(龍蝦品牌:麻蜀黍)
3.透明化操作,獲取用戶信賴。
致力于發展成專業化、品質化、品牌化的餐企,應透明化操作,才能夠獲取用戶信賴,增強品牌粘性。
耍牛忙串串香的聯合創始人張萌哲表示,串串、燒烤、麻辣燙一類小吃擺脫路邊攤臟亂差,?最好的方法就是在顧客眼皮子底下完成,讓任何不符合要求和規定的操作都銷聲匿跡,無所遁形。
(串串香門店廚房區)
4.專業服務,用戶念念不忘。
外賣的坑,坑在配送。
比薩到創始人陸天才告訴頭條君,餐廳專門設計了適合單車車筐的外帶保溫包裝。目前,比薩到的外帶銷量已經占到總銷量的兩成。除了做好物理準備,真誠的微笑和周到的服務更能打動人心。
5.猥瑣發育,別浪。
美團外賣的風控監測體系要建立一個合理客觀的評測模型,就離不開龐大的數據庫、長時間的積累和管理方式。
這就給商家們留出了發揮的余地。我們要以最快速度掌握要領,開始讓新功能為訂單量做貢獻了。畢竟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過了這村就沒這店。
但是,正因為是新功能,大家都不清楚美團會把到店自提的單量權重如何界定、處理,所以,在看到機會的同時不要用力過猛。
之前,就有好幾起冤案發生過,比如外婆家鹵肉飯的老板,牟燦此前在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時提到,從前外婆家的線上店做促銷活動,因為單量猛增,后來被風控系統誤判,差點封店的冤案。
在互聯網連接萬物的時代,外賣,從初生牛犢到如今叱咤風云;市場從無到有,從小變大,如今的戰場更是血肉橫飛,前所未有地緊張、激烈,商家們除了要多關注外面的世界,接收新東西,更不要忘了,“猥瑣發育,別浪”。
堂食、外賣、到店自提,這餐飲界的三駕馬車,歸根究底,就有融合了,才有震驚世界的力量。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外賣頭條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hongcw66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