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合小海鮮餃子城孫宏宇:26歲小伙的“互聯網+餐飲”創業機遇
劉碩 · 2015-12-15 09:47:29 來源:紅餐網
志合小海鮮餃子城,這個創業型餐飲企業雖然處于起步階段,但卻擁有無限熱情去探索餐飲互聯網市場的精彩。志合小海鮮餃子城讓人感慨的是,整個團隊就像一家人一樣,也沒有人去計較利益是非。團隊為了省錢,裝修時可以集體住在店里。一個餐廳的團隊意識就從員工最普通的行為里表現出來。走進志合小海鮮餃子城孫宏宇的故事,也許,你會解開餐飲人的幸福密碼,也會更了解餐飲人生活本來的樣子。
涼菜起步:親歷北漂趟過艱辛生活
2007年正月初八,19歲的孫宏宇從黑龍江來到北京。到北京之前,他的表哥已經給他找了一個小店讓孫宏宇進去拌涼菜。孫宏宇到北京之后,就進了那家店里。
當時,那家店條件特別差,他記得一下雨,做涼菜的屋子就會漏雨。孫宏宇站在那里做涼菜都不敢動彈,一動彈雨水就會從屋頂漏到自己身上。孫宏宇也不懂該如何做涼菜,一邊做一邊打電話問,漸漸地,他學會了做涼菜。
孫宏宇一直想賺錢,做涼菜的工資是1300元一個月,旁邊還有個刷碗的工作一個月600元。刷碗的從店里離開之后,孫宏宇和小店老板說:“涼菜和刷碗都歸我干,刷碗您一個月給我五百元就可以”。小店老板答應了。干了四個多月之后,孫宏宇也不想干了,他希望找一個能學更多東西的工作。
經朋友介紹,孫宏宇去了天津做涼菜,當時的工資是2000多元。孫宏宇覺得這工資已經非常高了。那家店生意不太好,店老板都沒有買菜錢了,孫宏宇把自己的錢借給了老板買菜。二十多天之后,店老板連工資都沒開給他,孫宏宇選擇了回北京。回北京之后,表哥帶著孫宏宇把借給天津老板的錢要了回來。
孫宏宇不想做涼菜了,于是去學做餃子。學了四個月做餃子之后,他開始找幾個人包活干。在不同的地方做餃子,到處漂泊中間有無數坎坎坷坷。
采訪時,孫宏宇笑著說,那時候過的日子真的特別苦。沒有錢的時候,甚至連喝瓶啤酒的錢都沒有。
海鮮大排檔:忙碌與辛勞換來紅火生意
提起當年,孫宏宇眼淚都快掉下來了,因為當年太辛苦了,他一天睡不了幾個小時覺。做大排檔的時候,每天晚上干到一兩點鐘,收拾完都已經三四點了。?
有些時候,就不睡覺直接去買海鮮了。海鮮有沙子,買回來之后需要洗和養。洗和養完之后,已經快中午十一點了。孫宏宇抓緊回去睡一會兒,下午一點就需要過來準備開張。
他們的大排檔是四個人干,一天賣一萬多元流水,其實特別累。夏天身上臟得別人跟他說,你洗洗澡去吧。孫宏宇都不覺得這一身汗讓自己身上有味道。因為稍微有點時間,他就想讓自己睡一會。
剛開始做的時候,特別難。關于小海鮮,他完全不懂,都是自己一點點摸索出來的。海鮮該怎么去做,純屬一個外行甚至對海鮮完全不認識。
孫宏宇不會養海鮮,海鮮一養就死。他去海鮮市場一點點問、一點點學,問攤主海鮮怎么養,回來自己去嘗試。
孫宏宇不會做海鮮,看著別人做,然后自己去做。出去吃,出去學。今天這樣做、明天那樣做,無數次的制作之后,找到了自己的方法,海鮮的味道越來越好。
最開始,孫宏宇連炒菜的勺子都端不動,根本就不會炒菜,自己不斷琢磨,廚藝越來越好。
客戶都很喜歡他研發出來的口味。后來,量非常大。他找了兩個炒菜的廚師并跟他們說:“你們把以前的廚師經驗都忘掉,到這里來之后,我告訴你怎么做,你怎么做就行。”這兩個廚師做菜,孫宏宇每天早上兩點多早起去買海鮮,天天如此。
到海鮮市場,海鮮一手一手挑。他知道,海鮮有很多品種,如果挑不好,不僅容易死而且吃的口感也不好。一旦不新鮮,顧客吃過之后,就再也不會來了。所以,他每天都會精心去挑。
孫宏宇天天清早起來騎著電三輪車就去買海鮮,因為他知道原材料采購非常重要,如果菜不新鮮,做出來的菜肯定味道不好。
最開始他都沒有錢買電三輪車,做了一個星期之后攢了些錢買了輛電三輪車。買了之后忘記沒鎖,當天晚上就丟了。這事情把孫宏宇氣的要死。隔了幾天,他又攢了些錢重新買了一輛電三輪車。這次他把電三輪車當寶貝,不管走到哪都會停下來都會記得上鎖。
因為天天早上騎著電三輪車去買海鮮,海鮮市場很多攤主都認識他了。每次看見他,都會熱情跟他打招呼。孫宏宇笑著說,因為別人都是開車,只有他是騎著電三輪車去買海鮮的,所以識別度特別高。那時候,他天天在想什么時候我也能開著車去買海鮮。
一年之后,大排檔門口那家餐廳的老板請他當店長。孫宏宇跟老板說,您給我買個面包車吧。冬天騎著電三輪車去菜,我特別冷。老板一口答應給他買了輛東風小康。 孫宏宇終于能開著小面包車去買菜,不是騎著電三輪了。
那一年,孫宏宇23歲。23歲管理20多個人,而且都是比他大的。當時,不懂得什么叫管人,也從來沒有把大家像管企業一樣進行管理。大家都是看著他努力,愿意付出,所以佩服他、支持他。
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店里很多顧客都認識孫宏宇了,很多顧客沒事就會過來支持他的生意。店里的客人越來越多,孫宏宇每天在店里非常開心。
有些顧客來的次數多了 就會跟他說 “宏宇,過來,咱們一起喝一杯。”孫宏宇就會走過去跟顧客喝點酒,聊聊天,處得就跟朋友一樣。
漸漸地,店里開始排隊了,經常有顧客給他打電話說:“宏宇,給我留個地,晚上我去你店里吃海鮮。”
孫宏宇心里非常清楚,自己店里的產品做得并不是太好,因為所有的做法都是他自己研究的,很多產品都處于不成熟階段。顧客喜歡的是他這個人和店里的整個氛圍,客人來了之后,店里特別有家的感覺。
大家還會給他提意見如哪道菜、哪個地方需要改甚至還會告訴他該如何改。后來他找了正規廚師,老顧客也會跟他說,你們店里的菜做得越來越好了。
一家200多㎡的小店,一個月的流水會達到80多萬,利潤超過30多萬,孫宏宇覺得特別有成就感。
志合小海鮮餃子坊:餐飲人的幸福生活密碼
孫宏宇的創業就是大家一路支持過來的,店里的廚師長、經理都勸他說:“咱們自己出去創業吧!”孫宏宇覺得也到了大家可以出去創業的時候 。大家對他的期待都這么高、愿意跟他在一起做事情,都讓孫宏宇心里特別感動,覺得不能辜負這一幫人對他的信任。他說:”行,咱們出去創業吧,咱們就出去干了!”大家跟他說,“孫總,你去找店吧!現在這家店里的工作我們一定都會做好。”就這樣,孫宏宇開始出去找店。
剛開始創業準備的錢并不多,要找一個合適便宜還需要有一定面積的店面。按照這樣的目標,孫宏宇找店找了一個多月,覺得豐臺區萬柳橋寶隆大廈這家店的位置和店面都可以。孫宏宇帶著團隊過來看,問大家的意見時,孫宏宇這群家人說,宏宇,你看行就行,我們都會支持你。孫宏宇說,那就這么定了,咱就開始干了!大家一起投資,超級熱情地錢湊到了孫宏宇這里。
店面盤下來之后,最開始孫宏宇也不懂,遇到了很多問題還遇到過一些不太好說話的人,包括裝修時,社會上的普遍規則是干完活才給錢。別人還沒干完,找他要錢的時候,他就把錢給人家了,也不懂得去講價。覺得那些裝修人挺實在,就讓人家坑了。慶幸的是他這些家人都很支持他。還安慰他說,宏宇,沒事的,咱們這就等于是學習經驗了。每次聽到這樣的話,孫宏宇都特別感動。
裝修時為了省錢,志合小海鮮餃子城的團隊能干的活都會自己去干。那時候,他們說,先別租房子了,租房子不是需要花錢嗎?咱們都在店里住吧。裝修的時候,團隊二十多人全在店里住。每天早上起來一起做飯、一起吃。 每天晚上,孫宏宇把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好,他自己則天天開車出去買原材料、配件、裝修材料 。差不多裝修完了,開始定菜譜。做完菜譜,準備原材料采購,一天跑好幾個市場。
開業之后,孫宏宇跟團隊說,為了保證開業初期每一桌客戶來了之后,咱們都能照顧好,先別讓店里有太多客人。開業之后沒有打折,因為不想讓店里剛開業的時候那么亂。沒想到,一開業效果就非常好。營業額,也大大超過預料。
開業一個月之后,孫宏宇跟團隊說,咱們開始做活動吧!現在的店里經營已經步入正軌,來了客人也都能照顧好。志合小海鮮餃子城推出了一元扇貝活動,他帶著團隊發傳單、做宣傳。
他們琢磨著店周邊都是市場,能不能送餐做外賣,于是推出來了中午餃子十元送上門活動。
在整個推廣中,他們團隊把任務分配得特別細致,誰負責哪幾家門店的溝通,就會拿著外賣宣傳單一家一家談。告訴他們,自己店里的餃子十元一盤,還包送上門。
外賣從最開始一百多元,賣到一天兩千多元,而且還在不斷飛速上漲。通過跟市場里的人們聊天,不僅打開了外賣市場,還跟很多業主成了朋友。外賣的推廣,也增加了堂食的客源。客人越來越多,他希望通過與嘩啦啦合作推出互聯網自助餐廳,提升整個企業的效率,而這也是他對餐飲移動互聯網市場潛能無限期待的重要表現。
開這家店的前三個月,有時候很累、也有時候很著急。承擔這么多壓力,有時候也挺無助,但很快樂。整個店里人充滿激情,都想把企業做強做大。現在沒人計較,一個月發工資發多少錢。店里整個員工的感覺就像一家人一樣。孫宏宇說,現在能不能賺錢不是很重要,把他店里這一幫家人照顧好才是最重要的。他希望大家通過努力能夠生活得更好一點。志合小海鮮餃子城,以后肯定會成為有愛的企業。不管做什么,只要有愛,就會吸引來很多的客戶和支持者。從之前那些經歷,我們都能很清楚地知道,其實他并不是那么在乎那些錢。只要努力朝著那個方向去做,企業肯定能做大。
采訪時,筆者說:“你大概都不知道,你的顧客有多支持你。剛剛在發生一件小事,你們店里前段時間是8.5折,現在是原價。你的員工以為還有折扣,剛剛跟一個顧客說能打8.5折。到前臺結賬時,才發現折扣沒了。員工有些著急地顧客去解釋,顧客卻一臉地寬容說:“行,折扣沒了就沒了,原價付賬就行了。你們店里自己制作的那款啤酒特別好,現在好像沒有了,什么時候會重新上?”員工朝他笑了笑,無比感謝地端上了一杯新啤酒。或許,這就是餐飲人與顧客最好的相處方式。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紅餐網立場。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入駐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QQ 384643049)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