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被3塊5的冰杯“拿捏”了
和二 · 2024-07-08 17:50:14 來源:聯商網
賣純凈水的絕大部分品牌商可能都沒想到,今年夏天的爆款竟然是把水“分成小塊賣”。一杯160g的冰杯,零售價格賣到了3.5元。雖然有人認為,普普通通把飲用純凈水凍成小小的冰塊,售價比一塊錢一支的老冰棍還貴,比一瓶2元的飲用水也貴,但各大超市的冰杯依然出現了供不應求,有的賣家等上兩三天甚至還到不了貨。
普普通通的小冰塊,年輕人買了不是為了喝冰水也不是為了嚼冰塊,而是DIY各種自制冷飲。當然,這樣的自制飲品,更多在于工作上班或不具備家用設備自制冰塊的場景。
01冰杯熱銷
入夏以來,一次性可食用冰杯的銷量一路飆升,一家小型便利店平均一天能賣出五六十杯,有時甚至能賣出上百杯。
據報道,羅森、7-11、美宜佳等便利店內的冰柜都安排了不少空間用于存放冰杯,其中以冰力達、晶源和農夫山泉等品牌的冰杯最為常見。冰杯的容量分220g/杯和160g/杯兩種,價格大多為3元左右;此外,盒馬超市也自制規格為160g/杯的冰杯,價格為3.5元。除了便利店外,在美團、餓了么等外賣平臺也能購買冰杯。
冰杯配料是飲用純凈水,一杯售價3元左右的冰杯,批發價大多是2元,主要成本在于冷鏈運輸,最近的銷售情況“非常供不應求”,一些便利店老板表示,“有時候我們兩三天也等不來貨。”
對于冰杯的價格,有消費者覺得合理,但也有不少人覺得價格太高,在“冰杯被吐槽比飲料還貴”的微博話題下有近60萬閱讀量。
一些注重生活成本的家庭主婦則表示,1公斤的成品冰價格約為10元,而自制冰只需1元(使用2L純凈水,折算成本為1元),性價比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因此,對于追求性價比的人來說,他們更傾向于選擇家用或商用制冰機。一些重度需求冰飲的家庭,一天的用冰量達到2公斤,長期大量使用制冰機顯然要比買冰塊劃算得多,雖然制冰機做的冰會融化得快一點,但成本較低,性價比高。
02自制冰飲的“獵奇心理”
裝滿冰塊的一次性杯子,變身便利店的“超級大爆款”,而在社交網絡上,分享DIY自制各種加入冰塊的飲品成為度過夏天的一種“有意思的方式”。
在不同的場景下,創意達人們會有一萬種“飲品混搭”,工作場景,他們往往會在冰紅茶、雪碧、咖啡或果汁里加上檸檬、薄荷,再加上冰塊。如果在居家或聚會場景,花樣喝法就更多,飲料+酒+冰+檸檬汁或其他果汁的組合較為普遍。
無論這樣的組合最終會出現一款怎樣的“黑暗料理”,冰塊始終是少不了的。有人算了一筆賬,除了買冰杯,若算上買飲料和水果的費用,整體花費并不便宜。自制一杯冷飲的成本往往要超過10元,若為了嘗試不同的配比以獲得更好的口感,成本有時候甚至會超過20元。“盡管冰杯不便宜,但仍然愿意為了這份獨特的體驗而消費。”
在小紅書上,不少年輕人紛紛曬出自己用冰杯調制的創意飲品。“百香果氣泡養樂多、葡萄冰多多、西瓜波波、冰搖桃桃烏龍……總之,就是夏天的味道,誰喝誰知道!”除了分享用冰杯DIY飲品的教程,還有人分享不同品牌的冰杯對比,吸引了不少粉絲瀏覽和點贊。
這樣的“冰杯酷搭”,對年輕人來說,猶如化學實驗一樣充滿神奇的可能性。
一些消費行為分析師認為,自制混搭冰杯,對年輕人來說是在于滿足一種“獵奇心理”,因為誰也不知道各種飲料的混搭最終會是以怎樣的口感出現,但其中的快樂正是在于追求那種不可知的驚喜感。不同的配比,帶來不一樣的口腔體驗,也許很糟糕,但也許很驚艷。
事實上,冰塊并非不容易獲得的消耗品,家用冰箱基本上都能生產,但其中的細節問題在于,一方面,自己做的冰塊不一定衛生,需要購買飲用水制冰;另一方面,大部分家用冰箱并不太方便制成滿足需求的小塊冰,這可能是冰杯熱銷的主要原因。
03農夫山泉也入局冰杯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16日,以“制冰廠”為關鍵詞可以搜索到2033家存續企業,其中近三年成立的新公司約有490家,而成立時間不滿一年的公司有144家。這表明制冰行業在近幾年有顯著增長。
據奧緯咨詢和美團閃購共同撰寫的《2023即時零售冰品冰飲消費趨勢白皮書》預測,未來三年冰品冰飲在即時零售渠道增速預計將達到39%。預計2026年,冰品冰飲即時零售銷售規模將實現超過四倍增長,有望突破630億元,冰品冰飲有望成為即時零售的標志性品類。
行內人士預估,一次性可食用冰杯市場將繼續發展,前景廣闊。7月3日,向來以性價比高著稱的蜜雪冰城宣布,其門店推出自有品牌雪王冰杯,660ml的規格比常見的冰杯大,而且價格只需1元,比便利店售賣的冰杯便宜得多。
廣州的冰力達是當前冰杯銷量勢頭較好的企業之一,年銷量一度從2022年之前的100萬杯、200萬杯翻番至2023年的5000萬杯,客戶主要來自便利店和商超。今年3月,冰力達冰杯正式上市,除了率先面世的冰杯產品外,后續將推出更多樣化的袋冰、月球冰及去棱搖冰等多款創新產品。
東北的冷飲企業奧雪推出了兩款食用冰產品:冰杯和冰袋;河南天冰還出了一款白開水冰。
規模較大的制冰企業,某種程度上算是一種不存在品牌附加價值且技術含量極低的“隱形冠軍”——猶如牙簽、拉鏈這樣的低值易耗品。但是,在制冰行業,直到農夫山泉也入局冰杯,這個行業才被大眾關注到。早在去年5月,農夫山泉就申請了標貼(冰杯)專利。今年2月底,一家冷鏈物流公司在社交賬號上發布了農夫山泉冰杯首車發運的消息。今年夏天,農夫山泉在小紅書小范圍試水,并于逐漸正式上線入駐便利店系統。
04冰杯熱銷的背后
一些精于計算的消費者表示,“買冰杯來自制飲品,要比現在市面上普遍十幾塊一杯的現制飲品劃算。不過冰杯比冰袋價格要高,如果自帶杯后者更具性價比。”
冰杯的貴還是便宜,是相對而言,相對于兩元一杯的純凈水算貴,但相對于10元一杯的茶飲或咖啡確實便宜。而且,雖然一杯冰要3塊錢,但其中的冰塊調配出好幾杯冰飲。有“精明的辦公室白領”表示,下午到便利店買一杯冰,回到公司用免費的咖啡機做一杯美式倒進冰杯,只用兩三塊錢就得到一杯涼爽的冰美式。
雖然瑞幸等咖啡品牌價格戰炮火猛烈,但自己買冰杯,利用公司的現磨咖啡機顯然更實惠,味道也更好。從某種程度上看,冰杯不僅僅奪了飲用水的生意,在某種程度上DIY的冰飲產品已經成為咖啡和新式茶飲的平替。
本文轉載自聯商網,作者:和二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