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購物中心餐飲的發展趨勢
方湖 · 2024-05-28 15:18:03 來源:聯商網
經濟下行、消費緊縮、商場蕭條、關店倒閉等一些重點詞語高頻出現在各類媒體上,另一方面餐飲門店投資活躍,購物中心餐飲區人頭攢動,在經濟低靡當下,餐飲成為枯木焦葉中的一抹綠色。
餐飲業態作為購物中心重要組成部分,迎來高光時刻。
一、購物中心餐飲占比趨勢
根據數據,購物中心餐飲業態占比呈逐年上升趨勢。2014-2017 年,全國典型城市購物中心餐飲業態占比逐年上升。2016-2019 年,一線城市購物中心零售占比從 37.29%大幅下降至 18.97%,餐飲占比從 23.93%大幅上升至 30.72%;二線城市購物中心零售占比從 36.49%逐漸下降到 30.04%,餐飲占比從 18.71%上升到 22.81%。
餐飲最初進入百貨商場,是對零售的補充,解決顧客的基本餐飲需求。餐飲真正以獨立業態設立餐飲層,是從購物中心開始,為顧客逛游商場提供更休閑化、更豐富化的選擇。
2016年以后,商業競爭進入下半場,餐飲成為各商場差異化競爭、多元化體驗的重要利器。餐飲開始在商場更加多元化布局,更加精細化落位,更加場景化體驗,甚至成為商業競爭的差異化武器。
疫情之后,消費逆轉進入全新時代,不確定性增大,晚婚少子化、消費降級、零售萎縮、線上替代等諸多因素,零售、兒童等業態急劇萎縮,餐飲成為零售退出之后的重要補充,餐飲業態占比進一步增大。
二、為什么餐飲愈加受到購物中心的青睞?
餐飲的基本功能:解決溫飽,線下體驗,時間停留,深度交互。
對于購物中心來說,餐飲除了以上基本功能外,與傳統零售和線上購物相比,具有更多屬性:
1、線上無法取代。
線上購物的便利性,在經歷三年疫情之后,越發受到年輕人的青睞,剁手一黨愈發增多。購物中心需要通過引進更多線下體驗業態,來抵御來自線上的強競爭。作為剛需消費的餐飲業態,首當其沖。
2、強大的線下體驗功能。
餐飲品牌,不管是西餐還是中餐,不管是杭幫菜、川湘菜還是淮揚菜等,背后都有傳承百年甚至千年的飲食文化和地方傳統文化,所以在飲食和地方兩大文化堅持之下,在商場呈現出來的店鋪形象就更加多元豐富、有深度有內涵可挖掘,場景體驗感更有特色。如外婆家的船宴,海底撈的機器人餐廳,南京大牌檔的老南京風格,樓蘭新疆主題餐廳穿越3000里體驗西域美味等等。
3、餐飲三重交互屬性:出品+場景+體驗。
不同于零售,餐飲為顧客提供更加多元豐富體驗,不僅包含豐富多元、美味多滋的菜品組合,而且提供更加豐富的場景體驗,更加突出的是人與人的服務和交流體驗,包含人貨場的三維互動,是更加有溫度、有溫情的交互體驗。
4、時間消費產品,消費粘性高、消費頻次高,貫穿顧客一天三餐的消費。
區別于傳統零售,替代率成為主要衡量指標。餐飲是時間消費產品,可以讓顧客停留下來,去選擇哪家餐廳、去等位、去點菜、去品嘗菜品、去體驗美好場景、去感受服務。這是購物中心目前最需要的,就是增加顧客停留時間;同時餐飲是高頻剛需,一日三餐在外就餐成為大多數年輕人的選擇,這也是購物中心最極力爭奪顧客時間的有效方式。
總之,餐飲成為購物中心消費引流、增加消費停留時長的重要利器,也是形成消費內容差異化、增加體驗性、對抗線上競爭的重要手段。
三、購物中心餐飲消費的基本邏輯
一日三餐,每個人不可免俗。
現在年輕人,逐步從家庭廚房解脫出來,放棄瓶瓶罐罐的生活,選擇更加便利、更加自我的方式來享受生活。這一生活方式的轉變,打敗菜籃子的大超市如沃爾瑪敗退、永輝收縮;此消彼長,餐飲消費成為當前購物中心為數不多的增長亮點。
一日三餐,不是點外賣就是外出用餐。
結合當前經濟形勢,消費預期,年輕人餐飲消費呈現一些大致基本特征。
1、餐飲消費總量處于一個規模增長態勢。
2、消費降級之下,年輕人更加注重質價比,更加注重價值體驗。
3、健康與營養導向:年輕人越來越注重健康飲食,他們傾向于選擇低脂、低糖、低鹽的食品,以保持身體的健康狀態。
4、追求口感與品質:年輕人在餐飲消費上不僅注重健康,還追求美食的味道與質量。他們愿意嘗試新口味的食品,對美食有著較高的期待。
5、個性化與自主選擇:年輕人不再滿足于傳統的飲食方式,他們更加注重個性化和自主選擇。
6、追求方便快捷: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年輕人對餐飲消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希望能夠在短時間內享受到美食,因此外賣、快餐等方便快捷的餐飲方式備受歡迎。
7、社交屬性增強:對于年輕人來說,餐飲消費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種社交方式。他們喜歡和朋友一起聚餐、品嘗美食,通過餐飲消費來增進感情、交流心得。
8、注重用餐體驗:除了食物本身,年輕人還注重用餐環境的舒適度、服務的質量等方面。他們希望能夠在舒適的環境中享受美食,同時得到良好的服務體驗。
9、青睞數字化: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字化和智能化已經成為年輕人餐飲消費的新趨勢。他們通過手機APP、小程序等方式進行點餐、支付等操作,享受更加便捷的服務。同時,一些餐廳也引入了智能機器人等高科技設備,提升用餐體驗。
綜上所述,年輕人餐飲消費的基本特征主要體現在健康、品質、個性化、方便快捷、社交、用餐體驗以及數字化智能化等方面。這些特征反映了年輕人對餐飲消費的多元化和個性化需求。
餐飲消費需求也是可以分級的。根據消費需求,我把年輕人的餐飲消費大致分為四個層級。
第一種,基本剛需——經濟型餐廳,就是純粹解決溫飽問題,客單30-50塊錢左右;比如米村拌飯、老鄉雞等諸多簡餐類型。
第二種,社交剛需——品質型餐廳,解決朋友聚會、家人聚餐的基本需求。消費頻次也比較高,客單稍微高些大多數集中在60-150塊錢左右,比如小菜園、相遇、周大廚、東北灶、大美西北、海底撈、相遇等。必吃榜餐廳可能比較受歡迎。
第三種,改善需求——高端型餐廳,每季度消費1-2次的高客單品質消費。這種消費頻次不高,對餐廳品牌、用餐環境、消費評價等要求都比較高,可能會提前調研安排,用來招待比較重要的客人或是重要聚會。一般選擇當地有知名度的特色餐廳,如同慶樓、好記徐悲鴻畫苑、龍吟山房等類型餐廳。還有米其林、黑珍珠餐廳也受到歡迎。
第四種,奢侈需求——主題型餐廳,每年消費1-2次的奢侈型消費,面向追求特色和文化體驗消費者。有文化特色的標桿餐廳,體現文化屬性、高品質和獨特性。如紫金山院等獨特性標桿餐廳。
對于購物中心來說,根據自身項目定位,大眾型可以選擇覆蓋基本剛需和社交剛需兩大類,高端項目可以選擇向上覆蓋到改善型需求,對餐廳類型選擇豐富度就比較好。
四、購物中心餐飲分布邏輯
1、垂直動線和樓層布局邏輯
隨著競爭加劇和時間推移,餐飲自從進入購物中心后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百貨時代,餐飲是補充,解決了顧客基本就餐需求。布局上基本是點狀分布,是點的突破。
初進購物中心,餐飲是一個大業態,與百貨形成顯著差異化?;旧鲜且粋€大的段落分布,落位是段落的突破。
中期購物中心,餐飲是一個大樓層,成為引流的重要大業態。基本上是一個主力樓層,外加首層洋快餐,在布局上是面的突破。
現階段購物中心,餐飲是一個立體化布局,是購物中心之吸客重器?;旧鲜侨轿?、全品類的立體化布局,簡餐快餐布局在負一層,洋快餐布局首層,休閑餐飲穿插落位中間樓層,頂層或加次頂層布局大餐飲層,需求滿足更加立體化、品類更加豐富化、消費選擇多樣化。
2、餐飲的細分品類
中餐目前來說是比較受歡迎的第一大品類,包括八大主流菜系。
中國傳統餐飲文化歷史悠久 ,早在商周時期中國的膳食文化已有雛形,在清代形成魯、川、粵、蘇四大菜系,后來,閩、浙、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漸出名,于是形成了中國的“八大菜系”,即魯菜、川菜、粵菜、江蘇菜、閩菜、浙江菜、湘菜、徽菜。中餐又稱為重餐飲,現場烹炒,有鍋氣,體驗感好。
第二大類:異國餐飲,西餐、東南亞菜、日料、韓料等。隨著國際化交流密切,大家熱衷具有熱騰騰鍋氣的中餐外,越來越多年輕人愿意體驗國外美食和國外餐飲文化,代表類包括牛排、披薩等西餐,日韓料理和越南、印度餐等的東南亞餐飲,就餐之間可以體驗到不同異域文化。
第三大類:簡餐快餐小吃。生活節奏加快,外出就餐頻次增加,快餐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好吃、健康、快速,成為簡快餐的主打賣點,也契合年輕人的需求。
第四大類:特色餐飲,鍋類、燒烤類、素食類。一般是指比較重口味的餐飲,如烤魚類、燜鍋類、火鍋類,也有現在比較流行的素食類餐廳。現在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節奏快,這類重口味特色餐飲受到歡迎。
第五大類:飲品烘焙。本以為這是個小品類,最近以霸王茶姬、茶顏悅色為代表的中式茶飲,以瀘溪河、詹記為代表的中式糕點和以好利來為代表的西式烘焙,受到消費者歡迎。
3、餐飲業態占比
對比零售比重下降,購物中心餐飲業態占比呈現上升趨勢。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購物中心設立專門餐飲樓層,二是超外區大概率也會配置小型餐飲或美食廣場,三首層出入口或顯眼位置設置洋快餐,四是非餐飲樓層的冷區設置休閑餐飲。根據2023年-2024年的新開項目來看,不少項目餐飲業態占比接近50%。餐飲在購物中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成為可以發揮更加重要的引流、穩定、補位的重要業態。
五、餐飲擴大可能帶來的結果
一、餐飲進入汰換期:尤其是2023年的疫情結束,這一波大批量資金進入餐飲行業,供應量急劇擴大。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第一季度餐飲收入增長10.8%達到13445億元,但是與之對應的是新增注冊73.1萬家餐飲企業注冊,注銷企業數量達到45.9萬家。餐飲行業進入高速汰換期,高進高出、風險增大。
二、餐飲行業卷起來,投資容錯率降低。之前許多人認為餐飲起步門檻低,是誰都能干?,F階段風險正在增大,且對于行業熟悉、出品品質和創新、門店場景、服務標準、團隊管理、門店選址等方面都提出較高的要求。
三、頭部餐飲企業,從區域為王,向平臺型企業發展。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消費特色和消費習慣,也同時培育了各地區的頭部餐飲企業。頭部餐飲企業,從區域為王、連鎖化發展,深耕區域做強做大;進一步擴展邊界,向多菜系、多品牌的消費內容延伸,形成多品牌矩陣體系,打造自己的第二曲線;多品牌、多業務矩陣,進一步向平臺型企業發展,這也是多數頭部餐飲企業的發展選擇。
結語
購物中心餐飲可能迎來最好也是最壞的機會。
購物中心更加重視餐飲業態,不光發揮商場引流作用,更是差異化競爭的利器。包括不僅限于業態占比提升,標桿和首進品牌引進,稀有菜系的補充,主題化場景塑造等。但同時對餐飲經營者在出品、服務、環境等方面的細節提出更高的要求,消費者用腳投票。
本文轉自聯商網,撰文:方湖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