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們的卷生卷死
鄒通 · 2024-05-16 11:17:18 來源:聯商網
近期,小紅書上興起一股“婚禮”咖啡館的熱潮,眾多主打浪漫婚禮主題的咖啡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紛紛前來打卡體驗。
其中,一家名為“鋼镚婚咖館”的咖啡館尤為引人矚目,不僅在短時間內開設了多家門店,還在小紅書上成為了“婚咖館”話題的熱門焦點。此外,廣東的囍•工坊咖啡、湖南的丫丫工作室等各地的“婚戀館”也陸續嶄露頭角。那么,這些“婚禮館”究竟有何不同呢?
王婆爆火,咖啡館也想成“王婆”
自開封“王婆”走紅后,各地紛紛掀起相親熱潮,眾多模仿者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王婆、這些模仿者以及媒體的推動下,全國范圍內刮起了一股“相親風”。這股風潮甚至蔓延到了咖啡業,使得諸如拍賣行、湖南、石家莊等地紛紛涌現出一批主打“咖啡+相親社交”的“婚咖館”。接下來,讓我們探索下這些咖啡館究竟有何不同呢?
首先,主業是婚慶,副業是咖啡。從名字上看,這些咖啡館,與純產品咖啡館不同,以“相親”為主題的咖啡館更注重咖啡與第三空間的社交屬性,它們將有結婚需求的人群聚集在一起,為他們提供婚慶相關的增值服務。簡而言之,咖啡館作為聚集場所,咖啡只是吸引顧客的一個手段,真正的核心業務是“婚慶活動策劃”。因此,許多主打“婚咖”的品牌在小紅書或抖音賬號簡介上,會明顯標注“婚姻策劃”、“咖啡休閑”、“活動策劃”等關鍵詞。
其次,以“愛情”為主題,打造沉浸式“第三空間”。
婚咖本質上是一種獨特的“空間生意”,專為尋覓伴侶的單身人士打造。這里不僅提供咖啡,更是一個輕松的社交場所,成為他們交友的“第三空間”。為此,營造浪漫的氛圍、策劃豐富多彩的活動沙龍顯得尤為重要。
(一)從名字到場景,營造沉浸式氛圍感。眾多咖啡名稱被賦予了婚姻相關的寓意,如“暗戀”、“初戀”、“熱戀”及“新婚”等。場景設置同樣豐富多彩,涵蓋網紅小園、派對空間、婚禮包廂及兩人洽談室等。眾多網友紛紛表示:“無論是戀愛、聊天還是拍照,這里都能滿足!”
(二)聚焦社交,舉辦花樣的脫單活動。婚咖館定期舉辦品酒、插花等多元社交活動,營造濃厚的氛圍。為增添活動趣味性,更推出脫單膠囊、咖啡talk局、劇本殺脫單局等創新游戲。
“婚禮咖啡”的風潮已風靡各地。例如,石家莊的鋼镚婚咖館、廣東的囍•工坊咖啡、湖南丫丫工作室結合婚介服務與咖啡店,以及烏魯木齊的URC guard coffee等相親咖啡店,均展現了這一趨勢。
相親熱潮催生婚咖館,而“帕梅拉”健身風潮則引領健身咖啡館的崛起。在小紅書上,咖啡實驗館備受歡迎,它融合咖啡與24小時健身服務。一樓為溫馨的咖啡館,配備各種咖啡現磨設備;二樓則是24小時健身房,健身器械齊全,如杠鈴、跑步機等。
事實上,這種“運動+咖啡”的咖啡館模式已逐漸在各地嶄露頭角。如北京的鯨禧咖啡、PanemorFit Cafe&Train、EN COFFEE,長沙的淡鐵咖啡,以及常熟的云糸mi·咖啡等,均成為此模式的佼佼者。
健身+咖啡的模式,在品牌們的推動下,在需求端也迎來了爆發。4月24日,根據美團、大眾點評的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健身咖啡相關團購評論量同比增速為242.5%。其中,健身咖啡館搜索量同比增長720.7%,健身咖啡相關商戶數量同比增速為100%,交易額同比增速達142.1%。
場景卷、價格卷、產品卷、空間卷
咖啡卷瘋了!
咖啡就像一個“萬能搭子”,能夠與各種元素巧妙結合。不僅可以咖啡+婚禮、婚禮+彩票。更有甚者推出了咖啡+考古、咖啡+殯葬……等等,仿佛魔怔一般。這其實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咖啡行業太卷了,大家為了活下去,不得不“內卷”。那這些咖啡都怎么卷的?
卷場景:細分場景,瘋狂“搬進”。咖啡卷場景,有兩種方式,一種以咖啡館為核心,拓展出多樣化的場景設定。如上述的咖啡+婚戀、咖啡+健身等等,都是在自己店面的基礎上,通過服務和和產品疊加的方式,再搭配“精美裝修”,營造各類沉浸式的場景;第二種,則是直接將咖啡館“搬”進特定的空間。例如杭州的靈隱寺有喜德咖啡、徑山寺有徑山咖啡、法喜寺有沐歡咖啡,這些都是創業者將咖啡館與寺廟文化相結合的創新嘗試。除此之外,咖啡館的“搬遷”場景還包括便利店、醫院、鄉村等多種地點,這些特殊的場景賦予了咖啡更多的文化內涵和社交屬性。
卷價格:一降再降,沒有邊際。咖啡的價格競爭究竟有多激烈?從最初的超過10元,一路下探至9.9元,再進一步跌至5元以下,更有咖啡品牌直接推出0元喝咖啡的活動。這場價格戰的范圍廣泛,不僅涉及庫迪、瑞幸、星巴克等知名品牌,還囊括了中小型咖啡館、精品咖啡館,甚至不少跨界咖啡品牌也未能幸免。
卷健康:降糖降脂,熱量透明。不少咖啡玩家,開始集中向健康方向開炮。一方面,采用真奶、真果等天然材料替代咖啡中的工業制劑;另一方面,持續減少咖啡中的糖分、脂肪和植脂末等成分。最終,公開產品配料表,使咖啡的熱量和成分更加透明。總之,所有努力都圍繞著滿足消費者“喝得健康”的需求。
卷器皿:器材豐富,花樣近出。"食物器具"在小紅書上走紅!有人創意地將牛油果挖空作為咖啡容器,還有人將蘋果內部掏空,用來盛放咖啡。更有趣的是,他們還嘗試了將紅薯、南瓜等挖空來作為獨特的咖啡器皿。除了這些別具一格的"食物器具",還有許多其他奇特的咖啡器具,如砂鍋、瓦罐、蓋碗、大鐵鍋,甚至包括那些令人忍俊不禁的"不常見"之選,如皮搋子、"老干媽高仿瓶"等。
卷食材:食材多卷,大開腦洞。不少咖啡館在食材選擇上開始出奇制勝。例如,有的咖啡館以“北京火鍋刷肉”為靈感,推出了鍋底美式、麻醬美式、糖蒜美式和豆汁美式。另外,一些咖啡館更是運用“地方特色食材”,創意十足地推出了芝麻湯圓瑪奇朵、蒸餃咖啡、凍梨美式和延邊鍋巴拿鐵等飲品,展現了無限的創意與靈感。
卷店型:大店小店,各類店型。市場上的咖啡店類型繁多,既有大約200平米的大型店鋪,也有20至30平米的小型咖啡店。此外,還有快餐式咖啡、圍擋店、餐車店、衛星店以及各類特色店等多種選擇。
卷加盟:個性定制 ,花樣政策。品牌為了搶奪加盟商也是“拼到吐血”了。如瑞幸,在加盟模式上,推出了帶店加盟、定向點位加盟、新合伙人加盟三種加盟方式;加盟方式上,針對特定消費場景和人群提供定制化方案。甚至不少咖啡品牌,推出“0加盟費”、“加盟就給錢”等花樣式的加盟政策。
咖啡內卷
所圖為何?
咖啡行業的內卷,既包含市場壓力下的不得已,也源于各自不同的目的。
從規模角度,大品牌通過價格戰的方式,獲取品牌化的規模化增長。對于瑞幸、庫迪等品牌,將咖啡價格下調至“9.9”元以下,其真實意圖在于通過犧牲短期利潤,迫使競爭對手難以承受低價壓力,進而淘汰部分對手,穩固優勢點位,吸引加盟商,以實現規模化增長。庫迪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通過價格戰策略,短短兩年內門店數量激增,現已擁有超過7000家門店。
從爆光角度,中小型創業者“咖啡+”的方式獲取流量,曝光品牌。在內卷嚴重的咖啡市場中,眾多咖啡品牌為迅速嶄露頭角,紛紛采取“咖啡+特色食材/熱點場景/新穎器具”的策略,巧妙地在小紅書和抖音等平臺打造獨特的反差感,以此吸引更多人參與品牌傳播,進而實現品牌影響力的最大化。。
從市場角度,不卷會被淘汰,卷還有一線生機。這些年,咖啡市場“高開高關”的現象越發凸顯。根據企查查,2023年,中國咖啡企業成立數量高達3.9萬家,是2022年的1.8倍,創歷史新高,這其中0.9萬家注吊銷量。在這場競爭中,一批咖啡店成了“炮灰”,還有的艱難求生。在這樣市場情況下,中小型咖啡品牌,持續卷下去,或許有可能在市場夾縫之中找到“一線之機”,不卷只能被市場無情的鐵軌碾壓淘汰。
從盈利角度,挖掘新的客戶群,開括新的盈利線。如部分咖啡品牌推出“低脂”、“低糖”、"熱量透明’的健康式咖啡,本質就是把咖啡“輕食化”,來俘獲許多正在減肥、怕肥胖以及運動健身的一些客群。當然,不少品牌也是為了擴容盈利線。如滬上阿姨、肯德基等品牌相繼跨界做咖啡,一些婚戀公司紛紛開咖啡館等等,要么在原有業務線出現了增長瓶頸,希望以咖啡來開闊“第二業務線”,要么是原業務客戶流失嚴重,希望以“+咖啡”的方式,帶動了原有業務的再增長。
瘋狂內卷
也有后果
其實,內卷具有雙重性,既有積極的一面(A面),也有消極的一面(B面)。A面表現為瘋狂的內卷為市場注入了活力;然而,B面則揭示了在內卷的壓力下,品牌們的狀況并不樂觀。
首先,我們先說說A面。
教育了咖啡市場,讓更多人喜歡上了咖啡。據 《2024 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數據,2023 年人均年咖啡飲用數達 16.74 杯, 較 2016 年人均年飲用數 9 杯顯著增長。
誕生了不少“咖啡+”的模型,為創業者提供了豐富的商業樣本。一方面,延伸出了各種咖啡+各類細分場景下的新選址模式。如咖啡+便利店/自習室/醫院/地鐵等等。別一方面,誕生不少了咖啡+各種品類的新產品組合,如咖啡+貝果/煎餅/牛肉餅/腸粉/油條等等。
豐富了細分賽道,讓創業者有充足的賽道可以選擇。有的推出地區咖啡,活的不錯。如廣州的“涼茶咖啡”、山西的“煤球咖啡”、重慶的“花椒咖啡”。有的在新中式咖啡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如茶顏悅色旗下的鴛央咖啡,定位“新中式咖啡&茶”,獲得了不少的市場熱度。
當然,內卷也不少的壞處,這就是它的B面。
停不下來的戰爭,受損的利潤。以瑞幸為例,價格戰確實推動了其規模化增長,但利潤也大幅下滑了。據財報顯示,瑞幸在2024年第一季度營收虧損高達6510萬,利潤率降至-1%。為應對持續的利潤虧損,瑞幸在財報公布前已嘗試調整策略,如縮減9.9元活動的范圍和折扣力度,但效果并不顯著。此外,瑞幸還正面臨雙重困境。一方面,競爭對手如庫迪、肯約咖啡等不斷加劇“價格戰”,瑞幸不得不應對;另一方面,經過9.9元市場教育的咖啡客群已逐漸難以接受原價。這使得瑞幸在進退之間陷入了艱難的抉擇。
無限放大的問題,一落千丈的信譽。庫迪咖啡也面臨了類似的挑戰。盡管通過價格戰實現了規模增長,但其處境并不樂觀。首先,它缺乏爆款產品,未能形成穩定的產品輸出能力,導致長期處于虧損狀態。其次,瘋狂擴張導致后端供應和管理無法跟上增長速度,門店多次出現斷貨情況。再者,創始人陸正耀多次陷入負面消息,影響了其在餐飲圈的信譽。在咖啡價格戰的影響下,這些問題只會更加凸顯。最終,只會越來越多加盟商選擇反抗,要么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不滿并尋求維權,要么選擇更換賽道重新創業。
不斷淘汰的小玩家,被擠兌的精品咖啡。價格戰是一場殘酷的淘汰賽,資金雄厚的品牌能夠堅持到戰爭終局,而眾多咖啡市場中的中小型創業者卻難逃被邊緣化甚至出局的命運。正如之前所述,2023年一年內就有近9千家咖啡店黯然離場。此外,精品咖啡市場的老板們也備受煎熬。受“價格戰”影響,精品咖啡的客戶被連鎖咖啡店分流,客流量不斷下滑。因此,不少精品咖啡店被迫關閉,而那些幸存的咖啡館也面臨著利潤持續下滑的困境。
小結
為了生存,咖啡創業者不得不投身于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從產品創新、空間改造到器材、食材和場景的升級,無所不包。在這種背景下,健身咖啡館、婚戀咖啡館等新業態應運而生。當然,品牌參與競爭的目的各異,有的追求盈利,有的尋求增長,有的則是為了生存或獲取流量。
然而,這種競爭態勢必然帶來雙重影響。一方面,它推動了市場的擴容和新模式的涌現;另一方面,大品牌可能面臨利潤受損和經營問題加劇的風險,一些中小參與者也可能被市場淘汰。
只是,餐飲市場本身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只有不斷強大才能在競爭中立足,否則將面臨出局的風險。對于咖啡創業者而言,只有不斷創新、優化經營,才能在這場競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本文轉載自聯商網,作者:鄒通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