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國民火鍋”一年關9店,老板娘稱要扛下去
高天 · 2024-02-19 17:32:50 來源:聯商網?
你上一次進火鍋店是什么時候?
“火鍋發燒友”林靜表示,基本每個月都會去一次,當然夏天頻率沒那么高。同樣對火鍋有一定熱愛的小陳稱“上一次還是去年的12月,因為聚餐”。
雖然大家對火鍋的追求不一,但火鍋一直被稱為是“最值得投資的餐飲品類”,吸引了各行各業的人前仆后繼。同時,火鍋也是餐飲倒閉的重災區。
近日,經營了28年的杭州“國民火鍋”一年關閉9家門店的消息引發關注,也讓火鍋這個賽道被重新審視。
一年關9店,2024努力扛下去
1996年,在鳳起路中國絲綢城附近,老余杭人李心紅(又名李明明)開出了首家川味觀門店,他如今的身份是杭州川味觀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任浙江省餐飲行業協會火鍋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此后川味觀加速擴張,在杭州、紹興一度開了二十多家門店。然而,從川味觀目前官方的門店信息顯示,還有川味觀火鍋系列的西湖文化廣場店、景芳水湘店、慶春店(旗艦總店)、湖濱銀泰in77店、鳳起店、來福士店、運河上街店、天目里店、嘉里中心店、余杭萬達廣場店、天虹店、美塘廣場店以及川菜系的慶春路川味觀·傳家菜尚在營業。
而諸如西溪印象城店、五常靖源國際店、古水店、天城店、學院路店、棲悅城店、金沙印象城店、中大銀泰城店、杭州大廈501店、拱墅萬達廣場店、西湖店和紹興店都已經關閉。
川味觀聯合總經理徐蕾,也是李心紅妻子,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下經濟環境下滑導致餐飲企業收入下降,同時人工、房租、能源等成本卻在上升,給餐飲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川味觀在2023年也經歷了有壓力的一年,關掉了9家門店以收縮規模。
徐蕾坦言,當下川味觀需要努力扛下來,面對未來,希望穩住門店和員工,堅持到2025年相信會逐漸好轉。“餐飲在經歷了春節的‘周期熱’后,會迎來一個季度左右的淡季,因此節后三個月對餐飲企業而言至關重要,穩住就行。”
2023年超3萬家火鍋企業注銷
川味觀并非個例。2023年,市場上不少連鎖火鍋品牌也難逃閉店厄運。
鼎盛時期高達800多家門店的賢合莊鹵味火鍋大面積關店,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地門店全部關閉,據窄門餐眼的數據,截至2024年2月1日,賢合莊全國門店數僅119家。
圖片來源:聯商圖庫
湊湊前CEO張振緯創辦的謝謝鍋,曾獲得了1.5億美元的天使輪融資,一度在上海、廣州和深圳開了4家門店,而彼時還聲稱2022年全國門店數要拓展40-50家,然而如今其所有門店都已關門。
譚鴨血的門店也從去年年初的654家縮減到年底的470家,一年關停了180多家門店。
同樣是明星餐飲的“上上謙串串香火鍋”目前也就剩廣州正佳廣場和上海南京東路步行街兩家門店,發展高峰期有近30家門店。
實際上,“明星火鍋店”快速倒閉是近幾年餐飲行業的常態,孫藝洲的“灶門坎鹵味燒烤”、鄭愷的“火鳳祥”鮮貨火鍋、杜海濤的“辣斗辣”火鍋店、錢楓加盟開設的“井格老灶火鍋”都出現了大量門店歇業關門的情況,主持人孟非和明星藝人黃磊的“黃粱一孟”火鍋店在點評平臺上也已搜索不到信息了,任泉、李冰冰和黃曉明等六位明星合資開設的“熱辣壹號”火鍋門店已全部關門。
火鍋似乎成為明星實現“餐飲老板夢”的最佳捷徑,頻繁地鎩羽而歸也為行業敲響警鐘。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火鍋相關餐飲企業注銷吊銷數量累計超3萬家。
火鍋店成為倒閉的重災區之一。
行業內卷,火鍋開始消費降級?
擺在火鍋品牌面前的難點不少。
首先,大環境欠佳、消費降級。三年疫情對整個餐飲業的打擊不言而喻,當下經濟增速趨緩也是事實,消費降級是這兩年頻頻被提及的熱詞。在此情況下,隨著各種成本的增加,火鍋的價格卻在提升。“吃火鍋越來越貴了”是很多人的共識。
其次,火鍋的消費場景走向家庭。也許是火鍋越來越貴,也許是更多人喜歡上在家煮火鍋的煙火氣,火鍋的消費場景在悄然發生變化。美團數據顯示,2023年11月中旬以來,火鍋底料、蘸料、鮮切牛羊肉等火鍋食材銷量大漲,環比前一月增長62%。
鍋圈食匯到2023年10月11日,全國門店已經達到了10025家,覆蓋火鍋、燒烤食材、飲料、一人食、即烹套餐、生鮮食品、西餐和零食等品類,全面滿足居家火鍋需求。
流量由線下門店向家庭餐桌轉移,是火鍋店當下的一大痛點。
面對困難,火鍋品牌也在謀求變化。
海底撈、湊湊等一眾連鎖品牌在各大團購平臺上線團購套餐、單品優惠搶購以及代金券等。價格戰內卷能讓消費者短期薅到羊毛,但長期的顧客粘性如何并不好說。劉一手火鍋總裁、CEO尹伊曾在采訪中表示,火鍋頭上壓著高人工、高房租和高原料“三座大山”,價格戰并非長久行為。
針對消費降級的問題,一些火鍋品牌也紛紛打出低價“副牌”,小火鍋業態涌現。老牌連鎖品牌如海底撈推出了人均80元左右的“嗨撈火鍋”,也涌現了楊桂桂下飯小火鍋、錢曉椒下飯小火鍋、渝采下飯小火鍋、研喜貓下飯小火鍋、呆窩瓜下飯小火鍋等新品牌,一些非火鍋相關餐飲企業也入局了小火鍋,如阿香米線上線了“阿香小火鍋”。
毋庸置疑,小火鍋有經營成本低的優勢,市場上一些自助小火鍋直接省去了人力成本。但弊端也很明顯,比如難以走出下沉市場,又如連鎖性不高難以助力品牌規模化擴張。
對連鎖品牌而言,小火鍋賽道始終是“錦上添花”,多少有點消費降級背景下的“無奈之舉”,擺在火鍋餐企面前的困難不少。
寫在最后
消費降級、需求升級下,火鍋“熄火”為餐飲人敲響了警鐘,也讓一些品牌的優勢更加凸顯。主打服務的海底撈,一首“科目三”賺足了流量。在入局與出局中,總有一些品牌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而它們沉淀的成功經驗也是這個行業所亟需的。
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老刀認為,餐飲作為一個傳統行業,競爭的本質依然逃不出規模、產品和服務,在這個高競爭飽和度的領域,餐飲企業必須要有過硬的產品和服務,形成一定規模優勢后也能在特定細分賽道上具備生存能力。
*文中林靜和小陳均為化名。
本文轉載自聯商網,作者:高天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