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壽螺小龍蝦不干凈?其實你入口的肉類都有寄生蟲!
蔣毅 · 2017-08-04 15:52:08 來源:紅餐網
今天,很多朋友來問我關于福壽螺寄生蟲的事情,讓我有點莫名其妙,后來仔細了解才知道,原來微薄上關于福壽螺含有寄生蟲的討論非常激烈,各種相關信息層出不窮,我有點意外,因為關于寄生蟲這個話題,幾乎每隔一兩年都會拿出來說一番,針對福壽螺,以往也有過專門的報道。
這讓我想到了小龍蝦,幾乎每一年,針對小龍蝦都有關于寄生蟲的討論,認為小龍蝦身上也含有大量的寄生蟲,因此建議大家不要吃小龍蝦,在以前傳統媒體時代,這樣的建議總是能引起很大的轟動,但是現在小龍蝦全國火熱,怎么勸都沒人聽,于是大家又開始討論福壽螺了么?
在國內,普通消費者因為對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識缺乏了解,所以經常會被誤導,甚至本來在觀念上就一直是錯的,比如我專門寫過一篇文章,標題是《原來凍貨比新鮮貨更安全和健康!》,主要內容是說明,其實那種經過低溫急凍的肉制品才是真正健康的食材,凡是新鮮的都存在健康安全隱患,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搜來看看。
有朋友可能就好奇,為什么凍貨比新鮮食材還健康?這是我打胡亂說么?并非如此,有出國經歷的朋友就清楚,在歐美發達國家的超市里,幾乎全是凍貨,肉制品在進入超市銷售之前,必須要經過超低溫的冷凍,否則不允許上架銷售,除了那些專門針對亞洲人的超市之外,其他超市基本都是如此。
為什么要這樣?這就涉及到今晚日志的主題,也就是寄生蟲的問題,在最開始就需要明確的告訴大家:福壽螺也好,小龍蝦也好,確實含有寄生蟲,但,請大家同時也要注意的是:除了小龍蝦和福壽螺之外,其他所有肉制品,不管是豬牛羊,雞鴨兔,還是水產品,無一例外的,只要是肉類就一定帶有寄生蟲。
事實上,包括我們人體在內的所有動物,都是寄生蟲的宿主,我們身上全都含有大量的寄生蟲,差別在于:有些寄生蟲在身上一輩子都不會導致身體生病,而有些寄生蟲會對身體的組織和器官帶來危害,那么,我們要如何看待肉制品里面的寄生蟲呢?
如果想要做得徹底點,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變身為素食愛好者,從此遠離所有的肉制品,不與任何肉制品沾邊,這多少人能做到我不太清楚,但遺憾的是我自己肯定做不到,那對于我們這種無法不吃肉的人來說,面對到處都是寄生蟲的情況,要怎么辦呢?
那就只能是把肉制品里面的寄生蟲消滅以后再吃,那么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要如何消滅肉質品里面的寄生蟲?現實中有可能消滅么?答案是沒問題,這其實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如果沒有對寄生蟲的殺滅方法,人類可能早就被寄生蟲給弄的面目全非了,那么,到底如何殺死呢?從全球來看,殺滅寄生蟲有兩個方法:
一種方法是超低溫冷凍(零下48°),在低溫情況下幾乎所有寄生蟲都無法存活,能做到從源頭上的徹底殺滅,沒有例外,因此西方發達國家基本都選擇了這種殺滅寄生蟲的方式,規定肉制品在進入銷售環節前,必須先低溫殺滅寄生蟲,然后怎么烹飪都沒關系,比如那些吃一分熟的牛排,里面還有血液也沒安全隱患。
第二種方法是高溫烹煮,只要在80°高溫下烹煮8~10分鐘,就能殺滅絕大多數寄生蟲,但存在人為的風險,因為人們在烹飪的時候,很可能就達不到這兩個標準,比如宜賓把把燒里面的生牛肉,又比如近海三文魚的刺身等,這些都非常不健康,會給身體帶來安全隱患。
但遺憾的是:亞洲絕大多數國家都選擇了第二種方法,尤其是我們國家,人們在這個問題上的觀念是完全錯誤的,普遍認為凍貨不新鮮,只有現場宰殺的肉制品才是最新鮮的,也最受歡迎的,然后做各種完全不達標的菜品:比如那些所謂講究火候的菜,幾乎都要在一兩分鐘發之內烹飪好,寄生蟲根本沒殺死。
因此,在我們當前的消費環境里,除非那些不吃一切肉制品,或者只是凍貨肉質品的人,其他所有人,其實每天都在不停的接觸寄生蟲,并不是說只有福壽螺和小龍蝦有,我們入嘴的所有肉制品都帶有寄生蟲,差別在于:那些經過長時間高溫烹飪的肉制品寄生蟲被殺死了,而那些爆炒類的肉制品寄生蟲沒被殺死而已。
看到大家瘋狂的討論寄生蟲這個話題,我原本沒打算寫這篇日志,但考慮到很多朋友在問我這個情況,所以借今晚的日志來對這個問題做一個粗略的說明,那么回頭來看我們豪蝦傳店內的烹飪方式,大家都知道我們是鹵煮,不管是龍蝦還是田螺,都要在100°翻滾的湯汁里烹飪和浸泡30分鐘左右,所以他們身上的寄生蟲基本都能被殺死。
針對這個事情,我認為,大家如果真的關心健康,其實應該就寄生蟲問題產生討論,大家商量到底應該如何來從根源上解決寄生蟲的問題,比如是否可以學習歐美國家,不把殺滅寄生蟲這個問題交給終端,而是從源頭就徹底殺滅,也即是規定所有肉制品在銷售之前,必須做低溫急凍處理,不殺滅寄生蟲不允許銷售。
如果不這樣做徹底的話,那么現在大家的討論可能就失去意義,多半就淪為博取眼球的口水,為什么呢?因為討論過了什么問題也解決不了,這兩天說福壽螺有寄生蟲,過幾天說小龍蝦有寄生蟲,以后黃鱔泥鰍等水產品,雞肉鴨肉等家禽,豬肉牛肉等主食,全都可能因為寄生蟲而被拿出來說事。
如果我們一方面討論這種食材有寄生蟲,另一方面又在瘋狂的吃其他含有大量寄生蟲的食材,轉個身,批判另外一個食材有寄生蟲,然后又回去消費以前批判過的那些食材,這樣的行為其實相當于在自我欺騙,那這樣的討論和圍觀有什么意義呢?它對真正的食品安全和身體健康無法帶來有價值的改變。
因此,作為消費者,我們如果真的關心自己的健康,在遇到寄生蟲,細菌等這類問題時,大家不妨先冷靜下來,把關于寄生蟲這些知識給了解清楚,現在各類信息渠道非常普遍,通過百度等搜索引擎能找到很多關于這些內容的講解,了解清楚以后,再做出相應的決定也不遲。
否則,大家很容易因為聳人聽聞的言論和圖片,而被那些想要傳播效果的人牽著鼻子走,寄生蟲問題不是一個新鮮的問題,在很多年前都不停的有相關報道,大家愿意的話,可以輕易了解到關于寄生蟲的專業知識哈,與其跟在別人后面人云亦云的為自己身體健康擔驚受怕,不如徹底弄清楚是什么回事。
我認為這才是對自己的健康更負責哈!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蔣毅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