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菜“國標”要來了!有品類被踢出?孩子能吃了?
張冬 · 2024-01-25 08:46:56 來源:火鍋餐見
本期看點
1、預制菜國標將出臺
2、火鍋預制菜現狀
3、火鍋店如何與預制菜結
預制菜將出國標 拒絕防腐劑,即食類或將拿出
近日,有相關媒體報道,“預制菜國標報送稿”已經出爐,最快半年內便會有結果,其中最大的亮點是禁止添加防腐劑,同時必須冷鏈運輸。
同時還有一大顯著變化,就是對預制菜的范圍有所縮小。
由中國烹飪協會聯合多家單位共同參與起草的《預制菜》團體標準,是目前行業內認可度最高、應用最廣的標準。根據該標準,業內將預制菜分為四大類:即食(如八寶粥、即食罐頭);即熱(如速凍湯圓、自熱火鍋);即烹(須加熱烹飪的半成品菜肴);即配(如免洗免切的凈菜)。
“但是在未來,即食類預制菜可能要被拿出去,即預制菜需要在加熱后方可食用。”有專家透露,“過去預制菜就是個框,什么都可以往里裝,這給了不法商販可乘之機,也給消費者帶來認知不便。”
此消息可謂喜大普奔,近兩年,預制菜自從進入大眾視野以來,就爭議不斷,像去年9月預制菜進校園的風波,在網上掀起輿論熱潮,就連教育部都出面發話,認為預制菜“不宜推廣進校園”,原因是“當前預制菜還沒有統一的標準體系、認證體系、追溯體系等有效監管機制”。
如今,預制菜國標報送稿出現,無疑是對“預制菜進校園”的積極反饋,而且國標的出現,將會大幅提高行業準入門檻,使行業健康良性地發展。
盡管預制菜的言論在網上甚囂塵上,但線下卻是另一番場景,上周末,火鍋餐見曾走訪超市,調研預制菜情況。
火鍋餐見發現,一些火鍋預制菜賣得非常火爆,盛放著預制菜、花花綠綠的冰柜前,顧客基本沒斷過,碩大透明的冰柜里放著各式各樣的火鍋預制菜,諸如羊蝎子火鍋、筋頭巴腦鍋、豬肚雞、五花肉酸菜鍋等等,價格多在30元到70元之間,顧客佇立柜前,仔細地審視配料表。
超市服務人員表示,自從入冬以來,火鍋預制菜一直賣挺好,還有一些特色地方菜,也很受大眾喜歡,像魚香肉絲、酸菜魚、宮保雞丁等,銷量很高。
◎超市售賣預制菜
一家預制菜廠商代表向火鍋餐見介紹,預制菜的種類越來越多,口味也越來越豐富,最關鍵的一點是,預制菜屬于快手菜,方便快捷,很能節約烹飪時間,讓很多不會做菜的人群,簡簡單單地就能享受美味,“一般來說,預制菜的熱銷期,會持續到2月底、3月初左右。”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與超市預制菜的火熱不同,一些預制菜品牌的境遇并不樂觀,像預制菜第一股味知香,就在遭遇寒冬。
2021年4月,味知香上交所主板上市,成為國內“預制菜第一股”,上市首日股價漲幅約44%,緊接著,一路上漲,不到一個月,股價累計漲幅213.92%,股價一度達到98.26元,開局即巔峰,味知香的高光時刻似乎永遠駐留到了這一刻,隨后,一路關店。
2021年,關店102家;2022年,關店183家;2023上半年和第三季度,味知香分別關閉加盟店106家、66家,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還有加盟店1798家。
店關這么多,股價自然不會太平,2023年,味知香股價累計下跌30.06%;截至今日收盤,味知香每股僅為31.45元。
至于原因,根據味知香2023三季報,味知香增收降利,營收同比漲1.92%,凈利潤同比降2.90%,單看第三季度,公司營收、凈利潤同比雙降,分別下降11.89%、18.76%。
味知香方面則表示,下降原因主要是“消費降級”,味知香高貨值產品如牛羊肉,銷量不佳,加上投新廠,相關費用也在增加,進而吃掉了利潤。
同樣面臨預制菜毛利降低困境的,還有很多大廠。
預制菜屬于半加工性質,從這個屬性出發,就注定預制菜并非高毛利行業,像味知香的毛利,大約在25%左右,2022年,海欣食品速凍菜肴制品的毛利率為23.3%、得利斯預制菜業務的毛利率為12.8%、龍大美食預制菜的毛利率為10.43%,安井食品與這兩家公司的毛利率基本不相上下,都在10%上下。
◎顧客選購
預制菜行業,號稱是“萬億藍海賽道”,以2020年為發端,一度受到大眾和資本的關注,毛利率下降,足以證明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其規模小、門檻低、供應分散、行業集中程度底等特點,都制約著行業發展。
如同任何行業的發展軌跡一樣,預制菜也必將從分散走向集中,由頭部帶領而走向新的境地。歸根究底,預制菜行業的競爭,最后仍是產品與渠道之爭。
預制菜搭火鍋成“最佳配置”
對于大多數餐飲門店而言,預制菜優勢很多,比如,降低人工和房租成本、提高效率,使餐品更標準化,雖然目前存在爭議,但短期的爭議并不改其長期發展潛力。
很多預制產品,也日漸浸透火鍋行業。
除了丸滑類產品外,像各種牛肉制品,諸如筷子牛肉、麻辣牛肉、黑椒牛肉等,因方便快捷、口味穩定,而受到顧客與火鍋老板青睞,后廚無需腌制,包裝打開,直接裝盤,提升了效率。
◎火鍋預制菜
再如鹵鳳爪、鹵肥腸、鹵鴨掌,后廚也不用費盡心思搞鹵水、派人盯著火,直接用預制產品,味道一樣棒。
火鍋行業與預制菜的結合大致有兩個方向。
第一、火鍋品牌提需求,雙方共同開發市場。
預制菜企業對餐飲市場的敏銳度,要低于火鍋品牌,而毫無目的地開發產品,也會將自己送入死胡同,因為市場需求和變化,預制菜企業很難把握精準。
這就需要火鍋品牌扶正方向,做真正顧客需要的產品。
一位火鍋預制菜企業的銷售人員向火鍋餐見吐槽,自身公司的魚豆腐業界有名,后來,領導為增收,要增加產品線,于是除了魚豆腐之外,還做起了魚餅、魚豆腐皮、黑色的魚丸等奇奇怪怪的產品,結果很難推動,后來處理完庫存,就沒再生產過。“可以理解成理想主義,可以理解成不切實際,廠家沒有調研,就沒有生產權。”
因為火鍋老板是直接接觸顧客的一群人,是最早聽見前線炮火聲的一批人,最能洞察顧客需求,由火鍋品牌定方向、策略,由預制菜企業落地、執行,這樣才是一個完整的閉環。
第二、預制菜企業協助火鍋品牌打造新零售系統。
火鍋店的影響力一般來說,3到5公里的范圍,再想吸引顧客,得靠品牌力,當然,吸引而來的都是到店場景,火鍋品牌完全可以憑借自身影響力做更多新零售出來,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發力,都能讓品牌跑得更遠。
尤其是節假日、年關,大批人返鄉回家,都想將日常所吃美食帶回去,給親人嘗嘗;打包鍋底,很難實現,但做成新零售禮盒,也是可以實現的。
像叮咚買菜,今冬積極與線下火鍋品牌合作,將餐企品牌力與生鮮電商進行優勢嫁接,推出了“番茄牛尾火鍋”、“醉雞煲火鍋”、“當歸羊肉火鍋”等數十款創新鍋底,深受顧客喜歡。
這些產品既是火鍋,又是滋補品,暖身又養生,而且讓消費者在家也能體驗到跟火鍋店一樣的口味,可謂雙贏。
最后
預制菜目前來看,仍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不斷教育市場,用真材實料和誠意說服商家與顧客。
有業內人士估計,預制菜在2025年有望達到8317億元。
市場大如斯,對企業的考驗更大,諸如規范生產、儲存、運輸、食安、口味等,都需要不斷地探索與研究,相信即將出臺的預制菜,能給行業帶去一陣清新之風。
?
本文轉載自火鍋餐見;作者:張冬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