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公式掌握好,餐飲賺錢才討巧!
火鍋報設 · 2022-02-15 11:01:00 來源:紅餐網
2022年的戰役已經打響,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經準備好了,今天偶然聽到一句話,深以為然,“戰爭以一方失去戰斗意志為結束”,我們時常提防“泛娛樂”的奶嘴戰略,而其實更應該提防的是在各種“內卷”、“躺平”的思考下,戰斗意志的磨損,所以讓我們2022年繼續堅持戰斗,拒絕迷茫,積極向上。
01 銷售公式
所有商業設計都是圍繞銷售設計的,餐飲也不例外,不以提升業績和銷售為目標的品牌和設計都是自我感動,如何做好銷售設計?從哪里著手?就這個話題,提出個人的一些方法和經驗,希望能對大家的銷售轉化有所幫助。
“銷售=流量*轉化*價格*復購率”這個是可能每一位都知道的數學公式,但是這個數學公式放到品牌中如何運用,我們在品牌運營中又如何幫助品牌,獲得好的回報呢?
流量
對于餐飲來說,無法像零售品一樣投放到一些媒體和平臺,基本需要依賴門店所在的流量,所以復盤現在門店所在的流量池,分析流量的類型非常重要,流量劃分的方式有非常多,一般來說我們會分為:
1. 流動性流量,比如鐵路、公路、機場以及地鐵口等這類型流量的流動性最高,適合短平快且滿足基礎剛需需求:解渴、飽腹,此類型餐飲對于如何快速捕捉消費者的基礎需求,如何短平快的轉化是設計的重點。
圖片來源:攝圖網
2. 另外是目的地流量,如商場、美食廣場、美食聚集區,消費者基本都是有目的進行消費,一般需求以改善、嘗鮮的需求為主,此類型對于品牌的標簽塑造、大眾點評、小紅書的打造要求較高。
3. 還有以社區、寫字樓等為特點固定消費人群,在消費半徑之后,消費人群非常固定,此類型人群則對價格和復購率要求,比較高,在模型設計上需要重視。
轉化-購買理由是什么?
重中之重,需要搞清楚給到消費者的購買理由是什么,在這里主要給大家分享一些方法:
1. 購買理由很大一部分是品類本身:品類是一個重要的購買理由,所以才會有賽道之分,酸菜魚火的時候,酸菜魚就是購買和進店理由,熱鹵,新派蘭州拉面等等,品類有紅利的時候,品類就是購買理由,這時候你只用放大自己的品類就能獲得購買理由,并且這個不是從全國市場來看,可以細化到門店的商圈,從這個商圈和區位來看,哪個品類有紅利,這個就是購買理由,品類選擇是最輕松的購買理由。
2. 如果品類紅利不高,或者在一個商圈,有很多的競爭對手,我們則從不同類別來看購買理由。對于剛需類產品,也就是溢價較小的產品,幾乎是圍繞產品來做差異化的,這個無論是零售還是餐飲都是一樣的,找出消費者對產品要求的“更”,我們是更地道正宗、更新鮮現做、更性價比高;
圖片來源:攝圖網
對于非剛需低頻的產品,則需要突出的稀缺和特色,非遺、傳承、老字號、必打卡、米其林、黑珍珠、名人等等,對于高價宴請,購買理由則是身份和美好生活,之前我們就有項目用京都庭院來做日本料理,全是包間,且一包間一小庭院,間間不同景。
3. 信息的重復高頻出現:搞清了購買理由,一定要大膽重復高頻的出現,讓信息最大面曝光,一年新開四百家的半天妖就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信息大重復,好吃開了200家,好吃火爆大眾點評,花低價錢把車位改造一下,是一個巨大的廣告位,購買理由的信息清楚明了,高頻漏出,自然進店率高。
價格
性價比的追求是商業創造的最終需求,對于性價比的構造,在門店運維中是非常重要的,流量產品的設定仍然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福建品牌周麻婆,靠一個流量的麻婆豆腐帶來了很大的流量轉化,只有有效我們就可以使用,并不一味的追求特例獨行;
當然現在的營銷和促銷的手段和包裝,越來越植入內容和好玩,包括之前我們在北京的客戶優惠券的發放就買單之后抽一簽,還是大簽筒,形式和花樣也都在變化,包括如何讓小吃、茶水等免費任吃這種古老而有效的性價比感受的手法,玩出新玩樣都是可以值得去思考和探索的。
在我們的餐飲設計上,同樣也會考慮到性價比的改善,不同于傳統的再產品上減價,可以利用消費者在心理賬戶上的高價格,創造新的產品,以獲得很強的性價比。如果我們設計方樂多方披薩,像派大小的芝士厚披薩,7元一個,抗餓解饞方樂多。或者我們在做包子時,采用菜給包子賦能,一包一道菜,麻婆豆腐包、宮保雞丁包,可以說是小碗飯的“包替”。
復購率
這個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在餐飲和門店設計上都有所忽略,下期在做一個專題就這個部分給大家做一個系統的講解。
總結
復購率在餐飲和門店設計上也是很關鍵的一課,持續關注我們,下期給大家具體分析講解。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