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掉星巴克在日本開第10家店,Blue Bottle Coffee的優勢竟然是這個!
博覽餐飲 · 2018-08-15 10:59:58 來源:紅餐網
在之前的京都和神戶店之后,Blue Bottle Coffee 再回東京,將于 8 月 17 日在目黑區開出全新門店——這也是品牌在日本的第 10 家店。
之前目黑區的中目黑也有一家店,雖然座位只有 8 個,這幾乎是所有“藍瓶子”里最少的,另外同樣在東京的清澄白河店也只有 8 個座位,但這可能是Blue Bottle Coffee 在日本最有名的一家店,是個梯形效果的三層樓門店。
這次的新店開在了下目黑,它的前身是家星巴克,Blue Bottle Coffee 在之前本身就已經是咖啡店的基礎上進行了徹底翻新,取消了原來店鋪緊湊的座位設計,最終只放出了 19 個座位,這只是比之前兩家 8 個座位的門店多了一點,為的是能帶給顧客更閑適自在的氛圍。
顧客除了能在店內喝一杯咖啡,買一份今年 Blue Bottle Coffee 新推出的咖啡套裝帶走也是美事一件。不過需要留意它關門的時間比較早,晚上 7 點就閉店了,不過在工作日的話它會在早上 7 點開門,這也是日本所有 Blue Bottle Coffee 當中開門最早的一家。
任何品牌都有一個源起的開始,Blue Bottle Coffee品牌命名的前世今生要追溯到十七世紀。據網站文述,這是虛構品牌故事的開始。
相傳在十七世紀末期,土耳其軍隊席卷了東歐和中歐的大部分地區,于1683年抵達維也納。維也納人圍困絕望,急需一名使徒,越過土耳其線向附近的波蘭軍隊求救,會講土耳其語和阿拉伯語的弗朗茨·喬治·科爾什奇奇(Franz George Kolshitsky)接受這一危險任務,經過一系列冒險,科爾希奇基勇敢的完成了此任。
土耳其人被迫趕出城市,留下了所有的東西,包括被認為是駱駝飼料的奇怪袋子,科爾希茨基在阿拉伯世界居住了好幾年,知道這些咖啡是一大堆咖啡。科爾希茨基利用維也納市長獎勵給他的錢買下咖啡,開了藍瓶子在中歐第一家咖啡館,把咖啡帶到感恩的維也納。
319年后,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在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一個桀驁不馴的自由職業音樂家、咖啡瘋子,對于市場上的可以買到的咖啡和陳舊又過度烘焙的咖啡豆感到極度的厭倦,決定自己開在家烘焙機,向人們提供那些正在呼吸的新鮮咖啡豆的真正味道。他制辦了一臺6磅重的烘焙機,并發出一個歷史性的誓言:“我只售賣烘焙出爐不超過48小時的咖啡給我的客人,讓他們可以享受咖啡豆最美味最巔峰的時刻。原料用所能找到的最好的最美味的咖啡豆,選擇最好的咖啡種植來源”。
為了紀念科爾希茨基的英雄事跡,他用了他曾用過的“藍瓶咖啡”命名了他的咖啡店,開始了超級咖啡史上新篇章。一個源自歐洲第一家咖啡店的店名,由此看出創始人James Freeman對這一品牌寄于的野心與厚望:一家開創先河的咖啡店!
Blue Bottle Coffee 創立于 2002 年,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是美國的精品咖啡品牌。Blue Bottle Coffee 選用品質上乘的有機認證咖啡豆,采用傳統種植方式,無農藥殘留。在紐約、加州、日本已超過30家連鎖店,另外其產品代理商已有相當數量的規模,受到時尚人士和科技人士的追捧。
1.主營產品 ?
Blue Bottle 主要出售手工咖啡和傳統咖啡機。店里意式、手沖、虹吸、冰滴的設備一應俱全,并且只選用 48 小時以內烘焙的新鮮咖啡豆,不做快餐式產品,走品質精品路線。除了門店內現場制作的咖啡之外,Blue Bottle Coffee 還提供牛奶盒式樣包裝的新奧爾良風味冰咖啡、冷泡咖啡以及咖啡豆和咖啡器具衍生品的產品銷售服務。
2.融資狀況 ?
據透露,Blue Bottle Coffee 目前正在進行下一輪融資,而這距其上一年夏天完成的 7500 萬 C 輪融資剛剛過了一年多的時間,Blue Bottle Coffee 的融資速度令人驚嘆。在此次融資之前,Blue Bottle 于去年 4月收購舊金山的烘培店 Tartine Bakery,并且將在灣區、紐約、洛杉磯和東京、臺灣進行擴張??赡苓€會進軍其他亞洲城市,如韓國、香港。
3.簡約卻不簡單的視覺錘 ?
快模式輕品牌的藍瓶LOGO,看似簡約卻不簡單。形狀與名字互為一體搶眼走心,典型的互聯網“don't make me think"的思路,看到即所得,只是在色彩上打了一個與從不同的逆向思維,與通常大家認為的咖啡豆的棕褐色截然對立的湖藍色,與簡約的室內裝修相得益彰,清新極簡至上。
4.性冷淡的空間體驗,極簡品質格調 ?
Blue Bottle Coffee在選址也是獨有建樹,舊工廠、老倉庫、歌劇院、藝術博物館這類有故事、有格調的場地,每間咖啡館與所處社區的格調相符,有著獨一無二的靈魂,也讓每家店自誕生時起就像是一件藝術品。
不僅如此,每一家門店設計都走性冷感風,用開放的空間感外加簡潔的設計,陳列出一系列手沖咖啡器具。而所有的設計都在給顧客傳達一個信息:這不是一家普通的連鎖咖啡店,而是一個回歸咖啡本質與專注沖泡一杯好咖啡的地方。
星巴克原本想要打造既非工作場所也非家中的“第三空間”,最終卻成了自由職業者的低成本辦公室。在Blue Bottle Coffee內,沒有折扣商品,也不提供無線網絡。品牌所采用的模式是:好好享用你的飲品,然后趕緊走人。品牌創始人并不希望讓你和自己的電腦親密無間,甚至也不想促成你和其他顧客的交流。他希望你與咖啡師交談。談論的內容就是咖啡。
在Bottle Coffee 不斷擴張自己的產品線和產品渠道時,先后收購了在線咖啡豆零售商Tonx、舊金山烘焙品牌Handsome coffee、Perfect Coffee,以及硅谷最受歡迎的面包店Tartine Barkery,增加的線上渠道使得Bottle Coffee可以直接從咖啡種植農戶那里獲得咖啡豆。
Blue Bottle Coffee歷史性宣言揚名在外:售賣48小時內新鮮烘焙的有機咖啡豆,超過48小時未使用就必須丟棄;這使其與別家咖啡口味有了標志性的差異化區別,店內使用的昂貴的咖啡機,經過專業培訓的咖啡師在一堆專業精美繁密的器具前,一步步精心把煮好的咖啡倒入滴濾器,這一耗時費工的過程不只提供了難以匹敵的咖啡口感,更滿足的是小眾人群至深沉醉的那一種精神味蕾。
隨著一家家連鎖店的開放,blue bottle漸漸不再滿足于那只小小的瓶子只出現在咖啡紙杯和外賣袋上。它開始在咖啡店中直接售賣所使用的原料咖啡豆,有了原料,便要的與之相配的器具。于是便造出了前衛的咖啡壺Moka Pot,以及與Timbuk2(天霸)合作推出的旅行咖啡裝備等一系列產品。
一套旅行手動咖啡器具售價大約在2~3000多RMB,而咖啡豆與咖啡因其只售烘焙48小時內的咖啡而無法在網路上購得。這些都是狂熱粉更加狂熱的理由。其聚焦在手工咖啡與配套器具的銷售上成為核心業務,這一點也讓他實現了高投入高回報模式。
關于這家極簡的咖啡店
您有所了解或者其他不同的見解嗎?
在留言區跟大家一起分享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