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資本”聯姻步入高峰,為何快餐更易受青睞?
博覽餐飲 · 2017-06-29 18:15:17 來源:紅餐網
現在的餐飲資本市場究竟如何?近幾年呈現出怎樣的趨勢?
最近餐飲行業宣布的成功融資案例進入一個井噴期,背后也折射出近幾年資本對于餐飲行業的青睞。餐飲行業與資本的融合在近幾年主要呈現出三大趨勢:
1)、國內外餐飲市場整體融資交易踴躍 ?
無論是中國國內市場,還是全球國際市場,餐飲行業融資交易在近幾年都十分活躍,并且除了小標的之外,也不乏行業巨頭借助資本力量進行整合。
在全球餐飲資本市場中,以RBI集團和JAB集團今年的兩項資本交易最為受人矚目。
JAB集團在今年4月份宣布全資收購Panera ?Bread,收購價格為7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520億元),也是餐飲史上第二大并購交易(歷史上餐飲最大并購發生在2014年,Tim ?Hortons以126億美元被漢堡王母公司收購)。
Panera ?Bread在全美擁有超過2000家門店,并且除了餐廳業態,同時在線上電商和線下零售渠道都有布局,在1.2萬多個分銷網點銷售他們的預包裝食品。
RBI集團在2017年2月,以1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全美知名的炸雞連鎖品牌Popeyes,這個收購價格是Popeyes當年EBITDA的21倍,這個估值系數也創下了美國餐飲史上最高——揭示了資本對于餐飲行業的極度熱忱。
RBI集團旗下已經擁有漢堡王和Tim ?Hortons(咖啡廳連鎖品牌),RBI集團旗下品牌在全球擁有2萬多家門店。
圖為Panera Bread餐飲集團CEO羅恩 ?
在國內資本市場,近幾年也紛紛出現連鎖龍頭,或是新興品牌受到知名資本的青睞。
聯想旗下的弘毅資本借助百福控股,對餐飲行業內進行了一輪從上至下的布局:中式快餐連鎖和合谷、西少爺、英國老牌匹薩連鎖PizzaExpress(現名為瑪尚諾匹薩)、遇見小面等等。
主流知名的資本機構也紛紛把投資組合拓展到餐飲行業,例如云海肴(紅杉資本)、小恒水餃(險峰華興、真格基金等)、海盜蝦飯(海底撈背景的優鼎優)、伏牛堂(IDG資本、真格基金)。
2)、投資餐飲企業標的定位下沉 ?
從被投資餐飲企業本身的業態定位來看,近幾年的資本投資對象也出現了定位下沉的趨勢。
從之前的中高端正餐/酒樓的大型定位業態,下沉到快餐/休閑簡餐的中小型業態定位。
最初的餐飲和資本結合故事往往發生在如俏江南、全聚德、湘鄂情這一類的大型業態定位的餐飲企業。而現在,則出現了資本投資標的定位下沉的趨勢,更多中小業態定位的快餐/休閑簡餐連鎖,例如和合谷、西少爺、遇見小面、仔皇煲、小恒水餃這一類,大量從地方特色小吃品類和街邊店形態發展出來的快餐定位和休閑簡餐定位的連鎖餐飲品牌獲得資本市場青睞。
3)、資本的進入從更早輪次開始,資本與餐飲的結合覆蓋至各個階段 ?
由于餐飲行業本身現金流比較健康,早期發展階段對于外部資本也尚未形成成熟認知,因此在過去,資本對于早期的餐飲品牌投資并不感冒。往往是等到餐飲企業發展已經成熟,擁有穩定現金流,尋求更大發展空間或者創始人團隊需要變現時,資本才介入輔助一級市場登陸和二級市場的運作。
但現在,我們發現資本開始從B輪、A輪,甚至對于一些創新模式從天使輪,餐飲門店尚未大規模鋪設,僅僅驗證概念實踐性這個階段,資本就進入了投資,開啟了餐飲品牌+資本機構的聯姻之路。
究竟是怎樣的原因,導致現在的“餐飲+資本”熱潮?
1)、市場上的流動資金總量增加 ?
一個整體的趨勢就是,金融市場整體的流動貨幣量增加,這主要是源于“一擴一縮”兩邊的因素。
一方面,金融市場日益開放,外匯管制日趨松動,大量的跨境資金尋機涌入國內市場,造成國內整體資本量的成倍增加。比較明顯的幾項就是大量的外資投資機構進入中國攻城略地,以紅杉資本、IDG一類美國老牌投資機構為首,建立了多支美元基金,用于投資國內那些嶄露頭角的新星。
另一方面,國內整體經濟的增長放緩,導致其他各個行業的增長空間受到擠壓,這個時候,作為民生基礎的餐飲行業就體現出更大投資價值,逐漸進入各大投資機構的視野,餐飲成為投資資產的主要配置項之一。
2)、餐飲行業逐漸步入成熟規范階段,投資不確定性大幅降低 ?
在以前,餐飲行業往往是投資界的一個燙手山芋,甚至在債券市場或者銀行間市場,餐飲企業也通常被標記為“高風險”,人人避之不及。原因就在于餐飲行業整體發展混亂,偷稅漏稅,收入和利潤無法有效界定,企業小散亂落,不成規模,經營波動性較大,營收和利潤極度不穩定。
可現在,餐飲行業已經逐步走上正軌,行業生態也日趨完善。
在其中,快餐業態由于客單價和單店年營收的數字不及大正餐業態,因此連鎖擴張,鋪設門店成為主要目標,在這個門店數量急速增加的過程中,倒逼著連鎖企業去發育并且完善自己的經營規范和管理體系,這具體可以體現在:
--頭部企業的連鎖品牌化意識增強 ?
--企業內部的管理體系開始借鑒國外成熟企業 ?
--人才培訓體系和梯隊搭建初見成果 ?
種種跡象都表明國內的餐飲企業,尤其是快餐連鎖企業,正走上發展正軌。此時的快餐連鎖便成為了投資機構眼中一個值得投資的標的。
3)、快餐市場容量足夠大,并且具備抗周期波動的發展能力 ?
回到餐飲行業本身,之所以能夠打敗一些新能源、互聯網,或者是消費品類的行業,就在于其廣泛的市場前景以及抗周期波動的發展能力。
而在餐飲行業中間,快餐/休閑簡餐業態定位本身又具有更加強的抗周期波動能力。
在八項規定出臺以及消費整體萎靡的市場情況下,高客單價的大正餐酒樓業態面臨巨大的打擊,其中固然走出來一批成功從人情社會轉型到市場化運營的企業,但也有大批沒有扛住市場需求波動的正餐企業一個個倒閉。
反觀快餐行業,作為人正常一日三餐必須的消費品,即便在經濟整體放緩的情況下,仍舊能夠保持營收和利潤的增長,因此也成為投資機構青睞的投資對象。
4)、“小身材,大味道”——地方性快餐品牌出現全國化連鎖窗口期 ?
在全球,已經出現一些地方性特色的小吃品牌走向全國,甚至全球的趨勢,例如主打緬因州龍蝦卷的Luke ?Lobster從紐約開始一路攻占全美,甚至擴張版圖到亞洲;相應的,以日本拉面品類為首的日本餐飲企業,例如Ichiran,也將本土特色帶到全日本,并且長驅直入,俘獲老美的胃。
在國內,同樣如此,重慶小面、麻辣小龍蝦、云南米線、肉夾饃這些地方性小吃品類,也經由頭部企業的市場運作以及上下游生態鏈的逐步完善,進入到全國的大街小巷,成為真正遍及全國的連鎖餐飲品牌。
在這個窗口期,資本也非常愿意加注投資這些從地方性邁向全國擴張的連鎖品牌,而沿著這個發展路徑、擴張速度最快的也是輕裝上路的快餐業態。
5)、創始人提前變現一部分股權的動機 ?
整體來說,雖然餐飲行業現在受到資本方的各種拋繡球,但對于餐飲行業來說,進入上市階段還是比較困難。
同時,也的確存在一批已經打拼多年的餐飲人,在日積月累的辛勤勞作之下,企業終于步入正規,初見雛形。此時他們也希望能夠通過引入資本的方式,提前先變現一部分自己的股份,用來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資本加持之下的快餐行業,未來仍舊任重而道遠
這幾年資本和餐飲品牌紛紛結婚,在未來幾年,不可避免的問題就是兩者如何和諧相處,一起相互扶持好好過日子。
其實落到實處,餐飲品牌如何在獲得資本投入之后,通過自己的經營行為,達到能夠滿足投資方需求的預期成果。
在這個過程中,快餐行業可能還需要面臨規模化擴張的一系列巨大挑戰:
--產品如何跨過各個區域的文化差異,打造成為全國上下喜聞樂見的國民品類? ?
--在全國范圍的擴張過程中,如何保證產品和供應鏈的發展跟上節奏? ?
--門店劇增的發展態勢之下,人才梯隊如何建設,保證店長等管理人才的補給? ?
--加盟模式如何解鎖?但凡全球成功的連鎖品牌,加盟在其中必不可少,但是國內現在仍舊一片亂象,究竟如何破局? ?
上述這些都是在未來“資本+餐飲”的聯姻中,雙方需要一起來解決的問題。
我們期待見到新一代百億級別的餐飲品牌龍頭企業的出現。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博覽餐飲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